文/丁敏 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特需外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 編輯/南溪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病,我國成人超聲檢測發現直徑0.5厘米以上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高達20.43%。其中多數為良性結節,僅約8%~16%為惡性結節(即甲狀腺癌)。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的預后和治療方式截然不同,因此確定良惡性是甲狀腺結節臨床診療中最重要的一環。此外甲狀腺癌的病理類型不同,預后也不相同。目前超聲檢查、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中最常用的手段,而多基因檢測則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新的輔助檢測手段,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診療價值也越來越大。
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費健教授、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甲狀腺疾病診治中心殷志強教授聯合開展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使用一種可以同時檢測18個基因的檢測方法,在總共513例甲狀腺腫瘤患者中,有428例患者檢測出了一種或多種基因突變;對于術前細針穿刺細胞學診斷為良性(Bethesda II類,下同)、可疑惡性(V類)或惡性(VI類)結節,多基因檢測聯合細胞學診斷,可以使診斷的特異性從25%提高到75%;對于手術前細針穿刺結果為細胞學不確定(III類、IV類,即不能確定良惡性)的結節,多基因檢測可以使患者術前診斷的準確性達到75%,從而為這些患者提供更加準確的治療。這一研究已經于2023年7月在國際專業期刊Endocrine Connections上正式發表。
為什么甲狀腺結節患者需要做多基因檢測?多基因檢測在甲狀腺癌的臨床診療中有什么用呢?醫學上已經明確,基因突變是甲狀腺癌發生、發展的內在因素,目前研究顯示,90%以上的甲狀腺癌患者可以檢測到一種或多種基因突變。多基因檢測就是通過現代分子診斷技術,對微量甲狀腺組織進行多種基因突變聯合檢測,以了解甲狀腺結節中有沒有基因突變,以及發生了哪種或哪幾種基因突變,這是甲狀腺結節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重要輔助手段,具有多方面的應用。
目前,想要在手術前診斷甲狀腺癌,最準確的方法是細針穿刺活檢細胞學檢查(FNAB),就是在超聲引導下,用細針(直徑0.3毫米左右)從甲狀腺結節中抽取一定的組織進行細胞病理學診斷。但仍有約20%~30%的患者難以通過這一方法確診。利用細針穿刺獲得的甲狀腺組織樣本進行多基因檢測,可以從基因水平上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結節或惡性腫瘤,從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基因檢測與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等常規診斷方法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術前診斷的準確性。
甲狀腺癌的病情不同,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有些患者可以隨訪觀察,暫時不需要治療;有些患者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又分為甲狀腺“全切”或“半切”兩種主要方式;有些患者則可以選擇微創的“消融”治療。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甲狀腺癌病理類型、病灶大小、病灶數量、有沒有頸部淋巴結轉移、有沒有家族史等多種因素綜合評估并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多基因檢測是判斷甲狀腺癌惡性程度、選擇治療方式的重要依據之一。
由于腫瘤惡性程度不同,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后復發風險也不相同。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后,通常需要根據腫瘤大小、病理類型、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多種因素,對患者的復發風險進行評估,并分為高危、中危、低危三種類型,不同類型患者的后續治療是不一樣的。多基因檢測已經成為術后復發風險評估的重要依據之一,而且無論是術前的穿刺樣本或者是術后的組織樣本,都可以進行多基因檢測。
放射性碘治療是甲狀腺癌術后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其原理是利用甲狀腺癌細胞攝取碘的能力,依靠放射性碘產生的放射線來殺滅腫瘤細胞。多基因檢測可以輔助判斷甲狀腺癌細胞的攝碘能力,進而判斷是否適合進行放射性碘治療、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治療劑量等。
對于放射性碘難治的甲狀腺癌患者,或晚期患者、復發轉移的患者,針對特定“靶點”的靶向藥物是有效的治療方式。我國已經上市的甲狀腺癌靶向藥物,如普拉替尼、塞爾帕替尼、安羅替尼、拉羅替尼等,均需要先進行多基因檢測,以明確腫瘤中是否存在相應的基因突變(即相應的治療“靶點”)。
甲狀腺髓樣癌是甲狀腺癌中惡性程度較高的一種類型,其中約20%~25%的患者為伴有RET基因突變的遺傳性疾病。多基因檢測可以明確患者是否為遺傳性。如果是遺傳性,則患者親屬也需要進行多基因檢測(篩查),以便及早進行醫學干預。
總的來說,多基因檢測能夠讓醫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甲狀腺腫瘤,在甲狀腺癌的精準診療和全程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多基因檢測是高度專業化的檢測手段,對于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檢測意義,應當由臨床醫生結合患者的病情、治療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