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娜
新一輪國企改革明確重組方向,強調將“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抓手,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行動已啟動,按照《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央企和地方國企正在緊鑼密鼓制定集團層面的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行動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重組整合仍將是重要抓手,旨在通過專業化整合,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控制力、影響力。
其實,今年6月,在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暨并購重組工作專題會上,就提出中央企業要以上市公司為平臺開展并購重組,助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為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組整合節奏加快,中央企業先后完成27組49家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范圍涵蓋裝備制造、電力、航運、能源、建材、鋼鐵等諸多領域。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正在部署推進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國資也結合實際加快培育與地方發展相契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與相關央企在資源、技術、資本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目前來看,央企和地方國資并購重組主要形成三種方式:一是戰略性重組,即同一領域的兩家或多家龍頭企業合并,利于提高國際競爭力,如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重組為中國船舶;二是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即同一產業鏈的兩家或多家央企合并,利于實現優勢互補,強化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三是專業化整合,這也是2022年起央企并購重組的重點方向,即企業內部或跨企業的優質資產整合或劣勢資產盤活,利于集中優勢資產做精主業。
數據顯示,2015年央企并購重組案例數量及金額大幅提升,隨后的2020-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根據Wind數據,央企年度并購重組金額保持在2000億元左右。
今年1月份至6月15日,僅僅5個半月,在A股市場中就有120家央企國企控股上市公司累計發起162起并購事件,總價值累計達897億元。進入下半年,資本市場上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披露了并購重組計劃或進展。
7月18日,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擬向中航科工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昌飛集團92.43%股權、哈飛集團80.79%股權,擬向航空工業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昌飛集團7.57%股權、哈飛集團19.21%股權,交易價格為50.78億元。7月25日,中船科技宣布,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事項,已獲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重組完成后,中船科技將納入風電等相關新能源領域資產。7月26日,中航電測進一步披露重組草案稱,擬作價174.42億元向航空工業集團發行股份購買航空工業成飛100%股權。
另外,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近期與中國鐵建舉行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暨醫療資源專業化整合項目簽約儀式,本次簽約所涉及的中國鐵建所屬三家醫療機構改革任務,將由通用技術集團旗下國中康健集團承接落實。
在央企推動一系列專業化并購重組的同時,北京、江蘇、甘肅、寧波、哈爾濱、遼寧、新疆等地方國資也在推動國有資產的重組整合。
7月6日,哈爾濱市政府召開市屬國企改革重組整合工作動員部署會議,會議明確,按照打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產業集團+N個新興產業的目標,全力構建“3+6+N”的國資布局體系,經過此次重組,哈爾濱市國資委出資企業集團由原來的14戶整合為9戶,形成城市建設、文化旅游、水務發展3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7月17日,江蘇多家省屬國企旗下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披露江蘇省委省政府已同意以蘇豪控股為基礎,對多家江蘇省屬國企實施重組整合。
7月28日,北京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勁表示,要加快推進重點上市重組項目,加大以上市公司為核心的專業化整合力度,推動更多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匯聚。
近期,甘肅省印發《甘肅省企業掛牌上市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支持國有企業并購與產業鏈相關聯的上市公司“借殼”上市。
浙江省寧波市國資國企改革動員部署會議召開后,寧波市國資委提出,以“兩個月內基本完成重組整合”為原則,倒排時間和計劃,加快推進企業重組整合進度。
近日,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新疆新能源與新疆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整體合并重組成立新的新疆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省級能源企業的資產重組也在推進。根據公告披露,遼寧能源煤電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擬作價18.17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遼能投資、港華投資、海通新能源等共8名投資者合計持有的遼寧清潔能源集團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10億元,用于遼能康平300MW風電項目、遼能南票200MW風電項目,以及償還上市公司債務。
知本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7月,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事件環比增長41%。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國企改革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國資委已成立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深入推進專項行動落地實施,相關工作方案覆蓋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表示,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改革部署,今年下半年央企專業化整合將主要在裝備制造、檢驗檢測、醫藥健康、礦產資源等領域展開,這些領域是近兩年來國資委一直在推進專業化整合的領域,這也體現了國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即穩妥推進,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按照國資委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央企將以資本市場為平臺,加快圍繞戰略性新興業務開展產業化整合,既包括對央企內部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的整合,也包括對市場上其他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優質資源的整合。
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央企承擔著引領現代化產業建設的重大使命,加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除了自主進行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還可以運用各種資本市場的手段推進并購重組,加快市場化經營,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發揮現代產業鏈“鏈長”的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引導其他社會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中央企業、中央國家機關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計441家,總市值達18.59萬億元,加上地方國資委和地方國有企業為實控人的上市公司,數量則高達1350家,總市值達34.85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比重超過40%。央企國企控股上市公司涵蓋了能源、交通、通信、軍工、金融等多個戰略性和基礎性行業,是國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
資本市場層面,有證券公司分析稱,下半年新一輪國企改革預期有望進一步升溫,資本市場看好國企改革與資產重估的三條主線:一是引領現代產業突破,建設新興產業鏈主,數字經濟、高端裝備、新材料、醫藥健康等四大領域將是央企現代產業突破的核心;二是維護現代產業安全,加大重組優化力度,如裝備制造、礦產資源、電力、交運、建筑整合預期強烈,2023年下半年有望進入重組催化密集期;三是建設現代企業制度,改善國企盈利能力,比如通信、石化、交運、有色領域等。
據了解,近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40%,在全部投資中的占比超過四分之一。
在當前“一利五率”經營指標體系、“一增一穩四提升”目標要求下,通過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等資本運作方式,一方面可以為央企國企帶來較好拓展機遇;另一方面從上市公司的角度,央企國企經營績效和活力改善也有助于估值端的修復。
2023年中央企業發展目標為“一增一穩四提升”?!耙辉觥?,即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增大國資央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分量;“一穩”,即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四提升”,即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4個指標進一步提升?!耙焕迓省笔菄Y委提出的中央企業2023年主要經營指標的簡稱?!耙焕敝咐麧櫩傤~?!拔迓省狈謩e是:凈資產收益率、營業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
最新發布的2023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共有97家國有企業上榜。但是,國有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產業鏈控制能力、品牌建設能力等方面與世界一流企業差距較大。因此,亟須推動國有企業實現由大向強的轉變。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指出,新時代國資央企工作的總目標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特別要把做強放在優先位置。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要提高中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其中,提高核心競爭力體現在,聚焦提升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切實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質量,加快打造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增強核心功能體現在,增強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更好履行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
由于當前全球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在產業鏈中競爭的國有企業必然要通過技術優勢及產品,淘汰其他企業,從而不斷鞏固競爭優勢。這就要求相關企業緊盯全球產業鏈的進化和分化,不斷做強做優自身產品、升級技術,引領產業環節發展,并促進產業生態發展。2023年以來,國資委多次在重要會議上提及“重組”。在重組與整合的進程中,一個關鍵的效果在于,在實現冗余產能出清與過度競爭去化的同時,推動了公司內在價值的提升。
在證券公司看來,2010年以來資本市場針對并購重組與再融資的政策,大致經歷了“萌芽—寬松—收緊—優化寬松”的發展歷程。首先是政策萌芽階段,時間為2010-2013年:經濟下行與資本市場承壓,借殼成為諸多公司IPO被否后成功上市的另一途徑。第二是政策寬松階段,時間從2014-2015年:經濟承壓之下再融資政策放寬,同時推動并購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第三是政策收緊階段,時間從2016-2017年:部分上市公司脫離主業、炒殼、過度融資等現象頻發,并購重組及再融資政策收緊。第四是優化放寬階段,時間從2018年迄今:金融供給側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推動重組預期回暖。
新一輪國企改革明確重組方向,強調將“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抓手。戰略性重組立足推進戰略性產業突破發展,專業化整合通過同業國企重組整合達到“一業一企,一企一業”高度集中管理目標。從重組與整合預期角度來看,專業化整合,多為具備同業競爭特點的央企國企有望強強聯合,包括能源電力、建筑、交運、電子等領域;戰略性重組多為關乎國家安全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央企國企,有望提升行業集中度與資產證券化比例,包括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產業等細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