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廣文
為打造一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要聚焦制約平臺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與短板,通過明確平臺新定位、構建業務新生態、打造投資新格局、提升運作新水平、激發發展新活力和鍛造黨建新優勢,打造一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助力全省改革發展。
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為學習國內典型“兩類公司”改革發展經驗,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行動路徑研究,著力打造一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今年以來,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先后赴上海國投、廣東恒健、深圳資本、深投控、重慶渝富等10家國內先進兩類公司開展外部調研,調研活動主要圍繞調研企業的功能定位、業務布局、組織架構、股權管理、基金運作、市場化機制等方面展開。
調研發現,典型兩類公司的功能定位均較為明確和具體,且表現出投資與運營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具體而言,兩類公司目前的發展表現出業務布局較為全面、政府支持力度較大、市場機制靈活多樣等特點。
一是業務布局較為全面。資產經營、股權管理、戰略投資是當前國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普遍從事的主要業務板塊。投資是所有調研企業的核心業務板塊之一,各家企業在基金集群、產業項目、科創業務等多個方面著重發力,以更好服務當地政府重大戰略部署。除投資業務以外,調研企業在資本運作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領域也有較多布局,主要抓手包括發展資本市場業務、打造上市公司集群、投資運營產業園區和科創園區等。
二是政府支持力度較大。地方政府主要在資金支持、資產劃轉、資源支持和政策支持四個方面對當地兩類公司予以支持。資金支持方面,深圳市政府向深圳資本注入現金達153億元,向深投控現金注資累計近100億元。資產劃轉方面,上海市國資委陸續將旗下多家市屬上市公司股權無償劃轉至上海國投。資源支持方面,當地政府對調研企業予以基金資源和牌照資源的支持。政策支持方面,當地政府對調研企業給予土地、人事、市場運作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三是市場機制靈活多樣。調研企業在選人用人、激勵約束、管理運作、容錯免責等方面制定了靈活的體制機制,為兩類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制保障。選人用人方面,調研企業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激勵約束機制方面,調研企業實施精細化強制跟投制度。管理運作機制方面,調研企業均呈現出管理模式扁平化、業務重心前臺化、中后臺總部化趨勢。容錯免責機制方面,調研企業重點加大對早期投資、科創投資和科技孵化等高風險業務的容錯力度,注重容錯機制的可操作性。
通過走訪調研國內典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我們發現,兩類公司的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比國家頂層設計層面對于兩類公司的功能定位要求,還存在功能定位不準與發揮不充分、資本運營能力不強、體制機制有待深度轉變等問題。
功能定位不準與發揮不充分。從各地改革試點來看,一些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轉向和作用發揮尚不到位,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應然的功能要求和政策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定位不清不準。二是難以有效把握和平衡好宏觀與微觀、基礎功能與衍生功能的關系。部分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于功能性任務與市場化效益、“公轉”和“自轉”處理不當,出現過度偏向某一方面功能,從而引發對另一方面功能的偏離。三是規模實力難以滿足功能定位的需要。四是實際功能發揮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資本運營能力急需增強。許多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由產業集團公司或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改組組建而來,或者通過劃轉若干國有企業股權予以組建,因此在資本運營的專業化能力和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股權管理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一些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囿于能力的“核心剛性”,由原來的產業經營或者資產管理能力向市場化的投融資、資本運營能力轉化較慢,資本運作、股權管理、基金投資、金融服務的能力急需增強。制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能力轉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構建資本運營核心能力所需人才不足、公司金融服務工具和手段有限、出資企業的改革遠未到位等。
體制機制有待深度轉變。部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機制轉變尚不到位,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發展活力形成制約。從內部來看,一些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推進三項制度改革上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度鎖定和路徑依賴現象依然存在,三項制度的剛性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從外部來看,目前針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專門性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尚未建立,針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特點的容錯糾錯機制尚不健全。
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立足“資源配置、資本運作、戰略投資”三大平臺功能定位,通過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深入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國資運營“浙江模式”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但是,對標中國式現代化和“兩個先行”要求,公司還存在戰略功能有待提升、資本實力有待夯實、機制活力有待增強等困難或不足。為打造一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要聚焦制約平臺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與短板,通過明確平臺新定位、構建業務新生態、打造投資新格局、提升運作新水平、激發發展新活力,打造一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助力全省改革發展。
一是重塑戰略功能新定位。新形勢需要新擔當,新使命呼喚新作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公司需轉變發展重點,從服務改革為主轉向服務發展為主,瞄準政策導向,全面對接市場,服務我省戰略發展需求。錨定服務全省重大戰略,重梳戰略目標。將公司打造成為國資國企服務省委省政府戰略落地的主平臺、服務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服務全省科創產業發展的主引擎,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主抓手。錨定國資運營平臺最新發展趨勢,重構戰略布局。擴充完善業務功能布局,在原有三大平臺功能基礎上,強化戰略投資功能,新增科創引領和智庫支持兩大功能。聚焦科技創新主鏈條,重點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助力我省全面轉入創新驅動發展模式。錨定國有資本功能發揮,重謀戰略項目。探索構建重大項目挖掘、引進、培育機制,對于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質項目敢于“下重注”,真正打造一批全局性、戰略性、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貫徹落實“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加強區域協同,打造一批央地、省市縣、長三角等合作典范項目。
二是構建業務發展新生態。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業務發展生態。要聚焦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重點培育產業,以“聚合創新要素資源、培育前瞻性戰略新興產業、服務我省‘兩個先行’”為使命,以提升我省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根本,依托組建產投平臺和科創平臺(含產業母基金和科創母基金)、千億級基金集群和上市公司集群、國資高端智庫等,培育孵化更多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引進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重量級“鏈主型”龍頭企業,以此帶動輻射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橫向同類企業,形成投資和運營深度融合、市場化業務和功能性業務雙輪驅動的業務格局。其中,省產投集團聚焦成長期、成熟期等中后期項目,以戰略性項目投資、重大產業招商、產業園區運營等為主要業務方向。省創投集團以科創投資為主要抓手,聚焦早期、初創期項目,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通過完善公司產業鏈條,構建“科技創新資源導入+金融服務+產業園區(科技園區)+上市公司+高端產業集群+國資智庫”六位一體業務新生態,支撐公司高質量、可持續、跨越式發展。通過發展以基金集群為核心的全方位、全周期金融服務體系,掌控資金籌措端口,為新興產業、園區業務等提供資金支持;通過投資培育新興產業,為金融服務、園區業務等提供資產內容,儲備長遠發展后勁;通過上市公司平臺,推動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將優勢產業向上市公司集中,形成以金融服務為“陽光雨露”,以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為“土壤”,以新興產業為“種子、幼苗和樹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生態體系;通過打造國資高端智庫,為公司業務發展和全省乃至全國國資國企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打造投資業務新格局。轉變投資理念,樹立長期投資導向。堅持價值投資、ESG投資、耐心資本的投資理念,聚焦政治經濟影響大、產業鏈條長、正外部性強的高端產業進行投資布局,探索建立覆蓋募投管退全流程的ESG管理制度和策略,統籌好戰略性項目孵化培育和財務性投資之間的關系,以“耐心資本”陪伴產業項目高質量發展。強化資本招商,打造全產業鏈園區平臺。發揮本部和所屬公司投資平臺在資本招商方面的“牽引器”“主力軍”作用,探索聯合頭部機構等設立千億級產業基金矩陣,構建“本部直接投資+產業集團投資+基金群投資”三層投資架構,按照產業梯度轉移規律和產業發展雁型規律,研究實施“一區多園”戰略,形成不同層級的產業園區(科技園區)梯次布局。探索并購上市公司或引入落地上市公司募投項目,圍繞投資前期、中期、后期全鏈條打造“引進團隊—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閉環,推動地域經濟發展與項目招引、產業培育共融共生、協同發展。打響投資品牌,構建股權業務聚合中心。以爭取管理政府引導基金和功能性基金為依托,以組建母基金為抓手,探索將政府LP、非政府LP、市場頭部GP以及龍頭產業集團等融入公司股權投資平臺,同時爭取管理更多外部市場化基金,逐步打造股權業務的資源集聚和分配中心,提升資源整合能力。優化投資管理,助力投資業務市場化高效化運轉。按照對標市場、激勵相容、靈活高效原則,持續優化投資決策機制、市場激勵約束機制和選人用人機制,為投資業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充分的機制保障。
四是提升資本運作新水平。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上市公司資本市場重大運作的頻率及幅度,通過國有股權市值管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上市公司產業鏈并購重組、擬上市公司培育、提供資本市場服務等方式,做強做優做大上市公司,增強上市公司流動性,促進價值發現、估值修復,推動上市公司競爭力和市值規模穩步提升,加快落地一批重大資產重組、公募REITs、市值管理、并購投資等資本運作領域標桿案例。積極參與省屬企業引戰混改、產業整合重組和其他資本運作項目,對省屬企業IPO、并購、定增、戰配等業務領域全覆蓋參與,將公司打造成為省屬企業資本市場重大運作的主平臺。豐富資本市場運作工具,補足牌照資源短板,綜合利用多種渠道,加快獲取資產管理類牌照和市場服務類牌照,為公司提升資本運作水平、打造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提供資源保障。
五是激發體制機制新活力。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持續推進董事會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董事會決策作用、監事會監督作用、經理層經營管理作用,健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按照上級部門部署要求,對標先進單位,全面深化以“三能”機制為核心的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場化用工制度、市場化退出機制和激勵與約束相匹配的分配機制。完善授權經營機制,對上爭取進一步優化授權清單,給予更大的支持政策;對下進一步探索授權放權,有效激發所屬公司服務重大戰略和提升經營效益的動能。推進以身份職業化為標志的選人用人機制,建立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構建與公司業務相匹配的容錯機制。加快構建日常發現、動態管理、持續培養的干部人才培育機制,打造一支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隊伍。